在冯法祀先生百年诞辰、逝世五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举办此展,以纪念冯法祀在“为人生而艺术”的理想下,走出的不凡人生艺履。冯法祀师承徐悲鸿,其作品在扎实的造型基础上,更是生活的凝炼、时代的印痕。此展将聚焦冯法祀艺术生涯中两个重要时段——20世纪40年代抗敌演剧队时期和50年代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时期,以专题的形式梳理其40年代在抗战大后方“以急行军之做法,描绘前方动人场面”的稀世之作;50年代在苏联教学方式影响下的现实主义创作,以及围绕其经典之作《刘胡兰就义》创作的近百张珍贵画稿,并配合文献史料,彰显其作为老一辈油画家真挚的艺术情怀。
冯法祀,1914年生,安徽庐江人,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席顾问。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冯法祀在艺术创作中以简练、概括的手法,探索、寻求,形成了他深刻、强烈、生动、简洁的艺术风格。闻一多先生曾称赞他的油画《捉虱子》为抗战中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1946年冯法祀随徐悲鸿先生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他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主任,兼任油画系主任。他始终遵循年轻时代就已确立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信念。曾创作了《雁荡山》、《捉虱子》、《演剧队的晨会》、《南京大屠杀》(合作)、《苏州耦园》、《长白山天池》、《西双版纳少女》、《吕霞光夫人像》、《暖冬》、《岁月》等一大批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其中,尤以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最为著名。
1955年,冯法祀参加了由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指导的油画训练班,任该班班长。油画训练班汇集了国内当时最具创作活力的一批油画家,他们日后成为新中国油画创作与教学的骨干力量。在“油训班”,冯法祀一方面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同时认真地汲取了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扎实的表现技巧。1957年冯法祀完成了他作为“油画训练班”进修成果的主题创作,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的创作完成,标示中国油画家驾驭大型作品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成熟期。
《刘胡兰就义》人物众多,场面恢宏,有着强烈的视觉和色彩对比,画面构图中心明确,各种人物之间的衬托、呼应张弛有度。阴深的天空,白色的积雪与灰色的农民群体环绕包围住反面人物,更映衬了刘胡兰不屈的姿态和大义凛然的精神。《刘胡兰就义》以外光写实色彩完成,这在当时的中国油画创作中是不多见的,需要画家相当的探索勇气与精湛的技巧。冯法祀在这幅作品中开拓性的努力,时至今日仍不断给后人以启迪。这幅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文化创作中具有一定的经典性和代表性,目前该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版權所有:[1998]中國徐悲鴻畫院
总访问量:18119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