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欢迎访问中國徐悲鸿画院官方网站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Xu Beihong Painting Academy of China!
聚焦中华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中华
范徐丽泰:拿殖民地旗帜到解放军驻地伤害香港利益
发布时间:2014-3-13

 

来源:凤凰卫视 范徐丽泰谈香港内地摩擦3月10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就部分香港民众与内地人冲突、香港人国家认同感、香港精神是否缺失等问题接受凤凰记者独家访谈。范徐丽泰称,一些内地游客带着孩子在地铁车厢里吃东西,甚至小便的行为,会特别引起香港人的反感。这些行为在北京、上海等地都会引起人的反感。内地游客到香港买东西,对香港经济是有好处的,政府不应该给他们购物设障碍。内地同胞到香港买奶粉,说明对香港的商品有信心,这是对香港的一种称赞、认同,政府不应该去限制他们,让他们只能买两罐。同时,范徐丽泰认为部分香港人对内地游客态度粗暴,使用侮辱性语言,或拿殖民地的旗帜到解放军驻军地方的行为根本没有意义,反而伤害了香港的整体利益。香港人都明白,香港独立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祖国有力的后盾,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范徐丽泰认为,目前香港年轻人缺少国民教育,缺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让很多年轻人对国家失去了认同感。同时,有些媒体专门拿内地一些不平等、不公平的情况大书特书,好的地方基本不报道,在这样片面的报道下,有些人也很难对国家产生好感。 范徐丽泰:首先看一看大环境,在两地人往来频繁了,大家的背景、思维方式、行为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当人流增加速度加快时,发生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摩擦必须是在合理范围内,有些行为会特别引起香港人的反感,如有内地游客带着孩子在地铁车厢里吃东西,甚至小便。这些行为在北京、上海等地都会引起反感。一些水客(从香港买了东西送到内地,从中获得利益,被称为水客)坐公交、地铁时,箱子很多,有大包小包,给其它乘客造成不便,甚至通道都被堵塞,而很多人是赶着去上班,这样又会引起反感。这些情况如果发生在内地大城市,或西方大城市,当地人感受也是同样的。这并不是香港人对内地人有什么歧视或有倾向性的看法,而且水客中很大一部分是我们香港人。大家要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些我认为特区政府可以加以疏通缓解。问:特区政府怎样缓解这种摩擦?范徐丽泰:内地人到香港基本分两类,一类是去旅游,看看景点,吃吃当地特色食品;另外一类主要目的就是购物。政府可以在边界附近推进一些大型商场,内地人想在香港买的东西在这些商场里都可以买到。这样来购物的人就不用去市中心,不用把货物从市中心搬到边界,这种做法对大家都好。

 游客来香港买东西,对本地经济是有好处的,政府不应该给购物设障碍。限奶令规定所有游客只能买两罐奶粉,内地同胞到香港买奶粉,是对香港的商品有信心,这是对香港的一种称赞、认同,我们怎么能去限制他们呢?其实问题不难解决,只有出境游客才会经过的区域开个专售奶粉的销售站,这样游客就不用到市中心去买奶粉。香港政府最重要的是保障香港居民的婴儿有奶粉吃,但不是去限制外来游客买我们的奶粉。现在的重点抓得不恰当,这是事实。香港有部分人对内地游客态度粗暴,使用侮辱性语言,或拿殖民地的旗帜到解放军驻军地方。这些行为根本就没有意义,反而伤害了香港的整体利益。香港很多人的工作机会是靠游客才获得的,内地同胞不来,对我们有的市民是不利的,再者,内地游客有选择权的,如果他們不来香港,到其他地区去消费,对香港整体利益有什么好处?之前有人挥动殖民地时的旗帜,我开始以为他们是太天真,就是玩玩,因为香港要独立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他们变本加厉,这对香港人来说是有害的,这会影响内地同胞对我们香港人的看法,以为香港人大部分都这样。我很严肃地说明,绝大部分香港人没有这种想法,我们不愿意做殖民地的奴才,我们愿意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些人的做法伤害了大部分香港市民的利益,我很希望政府对这些行为依法处理。问:这部分人被称为“港独”。范徐丽泰:其实很难说他是“港独”,可他现在的做法就是告诉人家他们希望香港独立。实际上,香港人都明白,香港独立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祖国有力的后盾,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会遇到很大的问题。问:这些人主要以什么群体为主? 范徐丽泰:听说是网上的一些愤青,都是以年轻人为主。有传媒专门拿内地不平等不公平的情况大书特书问: 有评论说香港人的民风正在改变,和以前的有不一样吗?和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感有关吗?范徐丽泰:香港回归到现在17个年头,我们没有国民教育。我们并不想向年轻人灌输爱国思想,而是想将我们的历史和国家发展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人如果对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有了解,就会慢慢有认同感。我们的国民教育是希望年轻人认识自己的国家,好的他们要知道,不好的他们也应该知道,当他们知道了一个真实的情况,才能够对这个地方产生一种感情。如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受到一些偏颇报道的影响,就会出现偏差。比如有些传媒专门拿内地的一些不平等、不公平的情况大书特书,而好的地方基本不报道。在这样不真实的报道下,有些人很难对这地方产生感情。我念书的时候,当然是港英时代,中国历史(截止到鸦片战争)是独立的必修课,这些知识让我们对中华民族有了一种认同感。可回归之后,这一科目反而不再是独立科,学校可以教世界历史中间加点中国历史元素。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范徐丽泰:这和当时的教育改革有关系。政府把国民教育的责任推到学校,让学校自己来做,而学校又要看时任校长的看法。有的校长觉得我们要培养世界公民,觉得念世界史就够了。改革后,有的学校只教世界史,有的学校开设通识教育,把中国历史加进去。大概有七成的初中学校名义上是教中国历史,但其中有名无实的情况存在。中国历史的缺失,让很多年轻人对国家失去了认知的机会,自然也没有机会培养认同感了。

 国民教育不能只说好的,而是呈现真实问:校长们为什么会认为培养世界公民,只念世界史就够了?范徐丽泰:这个很难说。没有办法证明对国家没有认同感与没有接受独立的中国历史必修课有直接联系。香港学校的一些老师,对国家的批判性比较强。而个别传媒会专门报道内地不好的事,对于好的不提,或轻轻带过。老师对内地的资料,多从这些传媒上获得。加上内地官员到香港公开发言只会说内地经济发展怎么好,不提发展快而带来的后遗症。这给传媒留下了空间,把后遗症报道出来,年轻人就会觉得我不相信这些官员,以为官员讲话有误导,我不愿意听。这又回到了之前说的国民教育是不能担当歌功颂德的任务的,而必须要将真实的情况讲出来。比如,第一句讲GDP增长了多少,第二句需要讲人均GDP还在世界百名以外。我们要将事实的两面都给大家看到,而不是单单好的一面。问:国民教育这块特区政府做了哪些努力?范徐丽泰:曾荫权大前年说要做国民教育,教育局还出台了一份文件,文件里提到国民教育要通过通识教育的方式来开展,也就是没有课本,需要老师自己找材料,让学生们讨论后写感受。这给学生和家长都造成很大负担,有家长帮孩子写感受,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等到要全面实行时梁振英刚好上台,出现了一些反对国民教育的人,在政府总部示威了二十多天,政府就全面投降。现在国民教育,政府不管,学校负责,什么时候教,怎么教,都由学校决定。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不能很系统的让初中生了解国家的情况,而且又开了一个渠道,就是个别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渠道向学生灌输一些对国家负面的消息。问:打出殖民地时的旗帜,冲击解放军军营的这些人诉求是什么?范徐丽泰:我不知道。因为这些人都是名不经传,忽然冒出来的,我不认识他们。也可能是年轻人喜欢在电视上出现,其他的方法可能都有人做了,这个没人做,所以他们就去做了。回归后大家觉得是自己的政府,期望高问: 有报道说,香港人的越来越焦虑,为什么有这种焦虑?范徐丽泰:部分人有。有人生活压力大,尤其是知识分子、中产阶级。他们生活指数高,想买房安定下来,可是买不起,可能他们心里会怪内地同胞到香港买房抬高了房价。他们每天勤奋工作到很晚,又看不到希望。我相信北京、上海的年轻人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问题在于,政府对此没有什么回应。现届政府想建居屋、公屋给香港居民,一时找到地方有困难问:这样的焦虑情绪在香港回归之前有吗?范徐丽泰:当然有。经济好的时候焦虑不大,经济差的时候焦虑就上来了。回归前是殖民地政府,大家对它的要求少一点,期望也低一点。回归后是自己的政府,对它的期望高。实话说我们政府的政治技巧也不高,平息民怨的做的不到位。香港自由精神没有受到冲击问:有媒体评论说,香港经济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去乐观自信顽强不息的香港精神缺失。香港精神真的缺失了吗?范徐丽泰:应该这样讲,这一代人人生观以及对生活的要求跟上一代人都不同。上一代人大部分是从贫穷战乱的内地移民到香港,他们对于政府和机构没有诉求,只想靠自己努力养育好下一代,每个人都不怕吃苦,奋力向前。而这一代人,物质上很满足,他们享受的不是辛辛苦苦挣来的,是上一代给他们的,面对挫折时,他们往往不够坚强,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比较容易生怨气。这种情况不是香港独有的,你看我们内地的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是不一样的。但我们总要想办法鼓励年轻人,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感觉到未来是有希望的。年轻人没有继承上一代人的坚强意志,不是他们的责任,是我们做爸爸妈妈的责任。问:这种缺失对于未来香港会有影响吗? 范徐丽泰:当然对香港的竞争力没有大的帮助,可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人中,也有很多人愿意努力,而且他们的知识面非常广,能力也好,我相信将来香港就是靠这一批年轻人来做我们的支柱。问:自由精神一直是香港很重要的精神之一。目前,自由精神在香港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范徐丽泰:自由从过去到将来都是香港最核心的价值观。目前来讲,自由精神没有受到冲击。但问题是有的人太自由了,他的自由已经超越了自由的范围。换句话说,他的自由已经影响到其他人的自由。人可以有自己的自由,但不能因为我要做的事,影响其他人的日常生活,这超越了自由的底线。

关于我们 | 诚邀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商务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版權所有:[1998]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國际域名:www.xu-beihong.com www.ccvcm.com  翻版必究

总访问量:18120081